11

2021

-

05

如何营造有利于高中生成长的家庭教育

作者:

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要想大力发展家庭教育,首先必须加强对父母的教育,提高其对养护、教育子女的认识,普及有关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,帮助研究和解答问题。如今,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正在逐步提高,亲子乐园、家长学校、家庭教育研究会等有利于家庭教育发展的机构孕育而生,广播、电视、图书报刊等宣传手段等传播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便利。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。

1.不要严于教子宽于律己。

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而现在,则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反其道而行。他们严于教子,宽于律己。当今社会是—一个学习化的社会。每位家长把自己所有的希望与梦想都转嫁到孩子幼弱的肩膀上,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凤。然而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,最终能真正成龙成凤的寥寥无几。孩子不是机器,他也需要有自己呼吸的空间。而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的自身需求,甚至无视它们的存在,只一味地强调学习。而涉及到自身学习,就一味地以“年纪大了,记不住啦”等语言搪塞。不读书,不看报,不接触国家大事,闭门造车,不思进取。然而,你却忘了,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,孩子心目中的偶像。你这样按不同标准要求,不但破坏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,同时也为孩忆今后的成长留下了弊端。

在某报纸上曾刊载过这样—个中学女孩的日记,恰恰生动地印证了这一点,其中一段写道:“爸妈都在出版社当编辑,可吵嚷起来和街上那些小商小贩差不多。而且他们都是两面派,在家一抹脸皮就吵,出门就换上另一张脸谱,可指责我的时候却一点也不惭愧,两面派!”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严扫地,不能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,不能对孩子正面发展加以影响和指导。只能通过一些暴力手段加以强制要求,甚至拳打脚踢、棍棒相加,所达到的也只能是一些反面的效果。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案,北京房山琉璃河的骆淑萍毒打八岁的儿子王闯案,不正是说明了这点吗。骆淑萍毒打儿子,最终使儿子王闯再也不认她作母亲,并一看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就拿石头砸她,并且还说恨死她了。狠心母亲毒打亲生儿子,亲生儿子不认自己的母亲,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呀!

因此,各位家长一定要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落实到实处。要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,做好孩子心中的偶像。

2.要关注孩子的倾诉,学会真诚地与孩子沟通。

沟通,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座桥梁。如何架设好这座桥梁,如何使这座桥梁能架设到家长和孩子的内心深处,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。然而,现在却有不少的家长,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忽视与孩子进行交谈,只提供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;或不会与孩子进行交谈;自身又没有文化素养,一开口就是家长里短,说还不如不说。

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,经济的进一步腾飞。如今的青少年,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越来越趋于低龄化。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,隔阂也越来越明显,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好像隔了一层透明的厚障蔽。记得我曾经问过一位女同学:“你和你父亲的关系融洽吗?”她很直白地对我说:“我现在和我爸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了。现在我回家从不理我爸,根本就不和我父亲说话。”父母与亲生子女之间本应是血浓于水,而现在不仅产生了隔阂,更有甚者形同陌路。是说孩子拒绝和父母交流沟通吗?我想这是不会的,还是我们所采用的方法不正确。

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

首先,这是受中国古代等级制家庭关系的残留思想的影响。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古国,从奴隶社会开始,中国就出现鲜明的家庭等级制。这种观念直到现在依然还根深蒂固残留在少数人们的观念中,父亲的话就是圣旨,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,从不考虑孩子的意愿。这就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的性格:逆来顺受和坚决抵抗。其实孩子和大人—样都有很强的自尊心,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,孩子有了自己对待问题的看法,他们有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欲望,并希望能得到家长的认同。即使说得不对,也希望能与家长讨论。只要可能,家长千万“不要打断孩子的话”,“或者表示厌烦”,因为,这么一来,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遭到伤害,弄不好,还会从此向你关闭敞开的心扉。这样下去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其次,不要训斥和怀疑孩子,同时也不要采用经济奖赏的方法贿赂孩子。

某报纸曾登过这么一篇报道:“广州市的一位学生家长在翻儿子的书包时,翻出了许多高档文具,而自己却从未给孩子买过,一问之下才知道,买文具的钱都是靠自己替别人写作业赚来的。在家长的反复询问下,孩子还从书包的夹层中翻出了替别人写作业所得—千多元现金。”可见,家长在采用金钱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时候,忽略了思想道德方面所产生的负效应。虽然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,却培养了孩子自私、任性、依赖的性格,甚至道德沦丧,那岂不是很可悲吗?家庭是孩子安全、可靠的港湾。因此家长应该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为家庭教育的最终要求,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。真正的架设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那座桥梁。

3.家长对孩子要把握好一个尺度,不要过于热情。

每位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,这是无庸置疑的。然而你对孩子的爱是否把握了这个尺度呢,这可就很难说了。父母对孩子的爱,是世界上最为真挚的一种爱。它是一种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,骨肉之情。因此,在很多时候,往往就是由于这份爱倾注的量太重而失衡,而我们的家长们又不去注意,最终使孩广养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。

4.采用“扬长”的方式来教育孩子。

每个人都需要被一种信念支撑和推动。因此,父母应该提高自己的修为,用积极正确的信念来教育孩子。然而在教育孩子时,很多父母往往借鉴“木桶原理”,采用“补短”的方式。因为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板,于是很多父母把教育孩子的重点放在了孩子的短处上,使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短处上。一个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,就要开始学会否定自己,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是越补越短。其实,培养出孩子的优势和长处才能使孩子成功,“没有发现孩子的优点是家长的罪过”。如果父母经常发现孩子的短处,久而久之,孩子被催眠,逐渐失去了自信。

父母不妨借鉴“山峰原理”,采用“扬长”的方式来教育孩子。因为优点可以辐射其他缺点,也可以帮助孩子控制其他缺点,提升孩子人生的优势。也许你的孩子只在某一方面优秀出色,父母可以一点点地放大孩子的优点,使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。

5.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

现在,有些父母经常发现,有些孩子特别不爱听老师的话,仿佛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、没有缘由的抵触情绪。其实,原因可能来源于我们的父母平时无意中在孩子面前指责过老师。比如有的家长开完家长会回来会跟孩子说:“你们班怎么找了这么一个老土的老师?”还有的家长可能因为与老师的观点不合,甚至冲到学校当着学生的面与老师争吵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摧毁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,使老师丧失了威信,无法使孩子相信老师并向老师学习。这是一些父母需要注意的问题。

总之,作为家长,我们要严肃地认识到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,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,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,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,多一点耐心,少一点急躁;多一些爱抚,少一点指责;多一点理解,少一点埋怨;多一点鼓励,少一点批评。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。